大口徑直縫鋼管|鐵礦石公平交易恐難一腳射門
正當國內鋼企受困于全行業虧損而焦頭爛額之際,**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日前開始試運行,直縫鋼管廠家或為行業擺脫寒冬送來一縷溫暖的陽光。而作為該平臺的首家外礦會員,世界第四大礦山澳大利亞FMG公司的加入亦頗受人矚目。目前,國際三大鐵礦石巨頭中的淡水河谷已經與**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簽訂備忘錄,力拓也宣布加入這一鐵礦石現貨平臺。
據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,**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由中鋼協、**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、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于1月份共同發起成立的,其目的是讓鋼企及礦商在一個共同的平臺上進行交易。中鋼協副會長王曉齊表示,**是目前全球*大的鐵礦石進口國,占全球貿易份額的60%,同時也是全球*大的鐵礦石現貨市場。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成立后,交易價格將更加透明和公開,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關系,減少人為惡意炒作因素?!奥犜捯犚?,這實際上是在表明,鋼企與國際礦山應盡量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博弈,因為這樣的博弈會人為地導致博弈雙方兩敗俱傷?!?/p>
引發供求關系大逆轉
這位知情人士表示:“事實上,鋼企和礦山的博弈從未停止過?!彼J為,前些年,也就是鐵礦供不應求時,若想拉國際礦山加入簡直比登天還難,而如今卻輕而易舉地做到了。這實際上是反映出如今供求關系的逆轉。近期,中鋼協副會長張長富就頗有底氣地直言,全球鐵礦石市場供大于求的局面已經形成。張長富認為,事實上,FMG、淡水河谷和力拓加入**這一平臺的意義主要是鼓舞士氣。
據了解,今年初**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成立之時還因無國際礦商加入而顯得人氣不足,但現在,隨著**對進口鐵礦需求降低等原因,國際礦山開始放低姿態。業內普遍認為,這有助于讓**鋼企在國際鐵礦石貿易中掌握更多話語權。
那么,鐵礦石供大于求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呢?這位知情人士表示,直縫鋼管廠家與鋼鐵行業整體虧損有關。據統計,本輪行業整體虧損從去年第四季度始,持續到2012年**季度。一家國有鋼廠的管理層人士向記者表示:“按照鋼協統計,1月份虧損面是41.38%,2月份虧損面達到42.5%,這已經是比較嚴重的數據,但是實際虧損面還要大,與我們保持交流的每一家鋼廠*少主業都虧損或接近虧損。”其中,2月,大中型鋼企利潤率為-0.19%。兩個月累計銷售利潤率則下滑*-0.51%,大中型鋼企累計虧損28.04億元,同比減少191.47億元。
以馬鋼股份和韶鋼松山為例,3月29日,馬鋼股份發布2011年報,營業收入868.42億元,同比增長33.64%;利潤總額3.01億元,同比下滑82.4%。而此前**,韶鋼松山年報顯示2011年公司巨虧11億元。
除了馬鋼股份和韶鋼松山外,其它主要鋼鐵上市公司業績也是一片慘淡。鞍鋼股份(000898,股吧)2011年虧損21.46億元(上年同期盈利20.39億元)。此外,南鋼股份(600282,股吧)營業總收入(385.6億元)雖同比增加28.3%,但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下降64.6%為3.2億元;濟南鋼鐵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282.44萬元,同比下降37.38%。
據這位知情人士透露,鐵礦石成本長期高企是導致鋼企虧損的重要因素之一,也是制約全行業發展的瓶頸。去年,我國進口鐵礦石平均到岸價為163.84美元/噸,比2010年同期的128.99美元/噸上升27.02%,以全年累計進口鐵礦石6.86億噸計算,**鋼鐵行業累計增加支出239億美元。因此,張長富指出,“以**為代表的全球鋼鐵產量出現下滑”以及國際礦商擴產等都是“鐵礦石市場供大于求的態勢已經形成”的信號。